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> 正文

卫星“新基建”商业化提速 制造产业链亟需完善

2020/11/27 11:22:00 来源: 评论(0)0

卫星基建商业化提速产业链完善

       从全球范围来看,航天领域的商业化,都在全面加速。

      11月25日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准备将其星际飞船(Starship)的开发推进到下一个重要阶段:15公里(5万英尺)飞行高度,这将远超此前星际飞船原型的最大试飞高度。此前,该公司已经开始执行商业载人航天任务,搭载四名宇航员,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入太空。这是商业航天探索载人航天方向的重要实践。

      另一面,国内商业航天产业也有了新的进展。近日,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落地湖北省武汉市,已签订正式项目投资协议12个,总投资78.55亿元;框架协议50余个,意向投资额过千亿元。

在北斗三号全面部署完成后,国内商业航天卫星领域的竞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。今年,我国更是将卫星互联网纳入“新基建”范围,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。面对可观的发展前景,近年来,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商业航天企业。

“商业卫星行业目前还属于投入初期,整个市场潜力尚未被完全发掘,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,现在基本上都是两位数的发展增速。”时空道宇创始人王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透露,商业卫星目前已经在为很多行业提供基础性服务,比如手机的北斗导航、无人驾驶等领域。

商业航天驶入快车道

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指出,预计2025年前,全球卫星互联网产值可达5600亿美元至8500亿美元。截至目前,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超过160家,涉及产业包括火箭、卫星等配套和总体制造、卫星测控、地面设备制造、通信卫星及遥感卫星的运营服务。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和创业者开始进入到这一领域。

在创立时空道宇之前,王洋曾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工作了近十年。时空道宇作为中国第一梯队的商业卫星公司,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。目前,时空道宇已拥有微小卫星产品级设计及批量生产交付能力,并积累了150余项发明专利。除卫星制造外,其业务范围还涉及卫星地面设备制造、卫星运营与应用等全产业链。

其中,最核心的卫星应用业务由卫星运营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组成,2019年二者占比之和高达90.7%。其中,应用服务环节是最重要的盈利来源,也是民营商业航天面临的最大难题。

“商业航天首先要满足用户需求,然后创造价值之后才能有利润,从而维持生存。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要成为商业航天卫星制造里面的第一梯队,第二个目标是组建自己的空间定位通信系统。另外,围绕着商业航天的应用场景,我们进行了两年的布局,目标是卫星制造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运营,再到终端的解决方案。”王洋透露,公司创业第二年后,已经形成了正向的现金流。

今年3月,该公司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卫星生产基地已经正式开工。涵盖卫星研发中心、部组件制造中心、测控中心、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,计划投资22.7亿元,到2025年实现年产卫星500颗。

从技术研发到线下工厂,商业卫星行业的产业链布局也变得越来越密集。“工厂其实是核心壁垒,占到整个研发成本的10%左右,还不算太高。”王洋解释称,目前行业竞争谈不上激烈,虽然商业卫星公司比较多,但是有基础研发能力的并不多,大家并不会贸然挑战这一赛道。

加速产业链集群发展

自年初以来,多家民营卫星公司相继开建卫星工厂,以期实现规模化生产,但供应链瓶颈制约了量产目标。

“卫星产业涉及到火箭制造、推进剂生产、卫星制造、卫星发射、卫星应用(通信、导航、遥感)等环节,应用产业链其实是很长的。国内已经有数百颗卫星处于运行状态,如何用好这些卫星,开发、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,是目前卫星应用行业与市场对接的重点。”王洋进一步补充。

未来,要发展商业卫星产业,还需要加强产业链集群引导。在卫星制造方面,对于各种类型卫星的研制、设计,关键材料以及单机领域,也都衍生出了产业链的相关机会。除了火箭运力提升、发射排期、更成熟的供应链之外,成熟的数据服务也将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。

华泰证券分析报告认为,卫星的设计、研发和制造具备很高的准入门槛,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技术积累,卫星研制的发展过去通常由国家航天领域的投入来驱动,非市场竞争的环境,推高了卫星制造的成本,也提升了卫星产业链的资本投入门槛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航天的发展。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成熟,航天发射成本的不断降低,微小卫星凭借研制周期短、成本低、发射方式灵活等优势,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,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。

航天领域早期投资机构Space Angels研究报告显示,全球航天领域创业公司自2009年起融资逐年增长,十年来,已有共计530多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,总额约达257亿美元。在卫星及应用产业方面,今年10月,中国航天科工发布相关报告时强调,要推进卫星低成本批量化制造产业链布局,持续发展系列化特色载荷产品,推动空间信息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、服务大众日常生活。

与此同时,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雷开平曾提及,北斗产业的问题就包括资源力量统筹整合不够、空间地理信息融合不够、大众感知度不够高。这体现在北斗导航与高分、卫星通信、地信等数据信息未有效融合,北斗时空大数据的作用和效益尚未充分发挥。

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市场自动驾驶汽车中的60%将实现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模式,这将是北斗时空数据价值的有力证明。未来,基于北斗系统的低轨卫星星座将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服务,作为应用支撑。

时空道宇也在积极参加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论证。王洋在心中规划了一个“全栈式卫星开源计划”,在全栈式开源协议标准体系内,硬件按标准化、模块化构建具备敏捷可扩展的底层系统,作为硬件的卫星也属于这个范畴;在一个健壮开放的底层系统的支撑下,极大降低开发者接受航天技术的复杂度,把精力放在具体的商业应用场景,从而简单灵活构建丰富的商业航天业态。

未来,商用低轨卫星还将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、无人机物流、环境监测等多个B端,构建起一个对中国所有产业赋能的生态系统。

 

责任编辑:第一时间
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.com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"来源: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.com",违者,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其他来源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3、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,电话:0755-32905944,或者联系电子邮件: 434489116@qq.com 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4、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。
跟帖0
参与0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

相关阅读

卫星“新基建”商业化提速 制造产业链亟需完善

创新发明
|
2020/11/27 11:22:00
0

物业分拆上市潮背后:从“开发商售后”到国家“软基建”

财经专题
|
2020/11/25 17:09:00
5

背靠微软、融资到位:小冰商业化探索提速

创业之路
|
2020/11/25 17:03:00
0

医疗AI“两重天”:巨头争相入局卡位 商业化难过临床关

专业市场
|
2020/11/18 11:06:00
10

“双十一”扫地机器人火爆背后:宅经济与柔性产业链崛起

市场研究
|
2020/11/13 12:51:00
10

闪速到货背后:“双十一”物流大提速

专家时评
|
2020/11/12 10:27:00
6

红太集团:为你推荐一个从全产业链条提供高品质的羊绒产品企业

展会视频
|
2020/11/7 22:22:00
46

永州召开轻纺制鞋产业链建设专题研究会议

其它
|
2020/11/6 15:47:00
16

专题推荐

阅读下一篇

跟谁学主动终结盈利“神话” 打响在线教育“烧钱”最终战

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近日交出了一份令人大吃一惊的财报,在2020年第三季度,跟谁学的净收入达到19.6

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
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
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
展开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0755-32905944